电子商务综合重点实验室
 
 
 
 
 
文章内容页
当前位置: 首页>>特色栏目>>电子商务前沿技术>>正文
运营商的反欺诈攻防战(2):国际通信欺诈<转>
2017-12-04 08:59   科技杂谈

移动通信在给客户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给经营者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运营风险。运营风险来自于不同角色,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,也在不断地进化和变型。运营商是怎么解决欺诈风险呢?从今天开始,给读者们说说反欺诈的案例,以及都采用哪些技术手段来解决。 


 

移动通信的发展史,同样是一部轰轰烈烈的运营商反欺诈战争史。 


 

所谓魔道相长,移动通信的技术发展,给客户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,但也为运营商带来过各种难以想像的风险。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,这些风险还在不断地进化和变型。 


 

运营商是怎么解决欺诈风险呢? 


 

这个系列就是要给读者们说说那些反欺诈的案例。 


 

今天讲的是国际通信。 


 

我们身处全球化的时代,地球对面发生了什么,我们几乎马上就能知道。这样一个"世界村"能变成现实,离不开一张国际化的通信网络。它是由全球数千家运营商互联互通构成的。 


 

这也是一个超级复杂的系统。 


 

各个国家的政治环境、社会环境、市场环境、技术环境都不同,所以它不仅需要在技术上的创新和实现,也要在运营环节考虑完善。 


 

事实上,在诈骗短信/电话盛行之前,就已经有人利用国际通信进行欺诈了。他们的目标,正是电信运营商。 


 

要想了解国际通信的反欺诈行为,就要了解如何通过国际通信骗到电信运营商的钱。 


 

所以,我们首先来看看,国际通信业务是怎么运转的。 


 

【跨国通信的实现】


 

先说国际长途电话业务。 


 

从中国打一个电话到海外,或者从海外打一个电话到国内,都是首先接入主叫所在地的通信运营商,再向国际通信的对端运营商申请建立通信连接。 


 

无论是卫星、陆地光缆、国际海缆,都可以作为连接的通道。运营商或是租用,或是购买,或是自行建设,或是联合建设,获得自己的通道资源,并通过它们与其他国家的运营商连在一起。 


 

当通信请求通过这些通道,和任何一个运营商对接,实现互联互通,就实现了通信的落地问题。 


 

落地之后,请求会再通过当地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,找到最后的呼叫方,完成通话。 


 

举个例子,美国verizon的一个用户,打电话给中国移动的用户,这个呼叫并不一定是直接从verizon连接到中国移动,而是有可能先接入verizon,通过海底光缆在中国电信的国际关口局落地,最后才连接到中国移动的用户。 


 

上面说的是语音电话,至于数据的国际漫游,则是国际通信的另一种重要业务形态。它的技术原理,我在《为什么扎克伯格能在天安门发Facebook》中介绍过,这里就不再赘述了。


 

【跨国通信的结算】


 

无论通话的落地、转接、还是国际漫游,国际通信的实现都需要对端运营商配合,并占用它的系统资源。 


 

所以,一旦进行国际通话,发起方的运营商,就需要向对接的运营商支付费用。 


 

这就是国际通信结算,也是为什么打国际电话比国内电话贵的关键原因。 


 

在这个过程中,通话双方的交换机上会有通话记录,记清楚在什么时间,从哪个方向,打来什么电话,持续了多长时间。最后,落地方会根据这些记录,生成结算对账报表,跟呼叫发起方/来话方的统计数据核对、结账。 


 

一般情况下,为便于结算操作,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长途电话结算价,对外报价都是统一的。 


 

比如,无论你是从美国还是德国打来电话,不管呼叫的号码是在海南还是在新疆,只要落地中国,都应该是同一个结算价。 


 

但现实的情况是,也有特殊情况存在。 


 

比如,+1是美国的国际长途代码,但下面还有一些殖民地国家和地区,国际通话如果呼叫这些地区的号码,结算费用就跟美国并不相同。 


 

还有,就是信息服务号码。在结算协议中,是可以标识出特别号码段的,如果拨打的是这些号码或号段,就得按特殊费率进行结算。 


 

看到这里,你想起什么来了?当年吸金无数的声讯台,对不对? 


 

上面说的,只是用户在本地打国际电话的情况。如果用户在国际漫游时打电话和上网,那么结算还会更加复杂。 


 

先说话音业务。 


 

值得注意的是,在漫游状态下,话音业务的通话记录,都是在漫游地的交换机上产生的。 


 

比如,一位中国用户漫游到英国,在当地打电话,无论他是主叫还是被叫,国内的通信系统里都不会有用户的通信记录,这些信息只记录在英国的移动交换机里。 


 

这个用户产生的话费,只有等英国运营商将话单传回中国,中国运营商才能根据话单的记录,向用户计费和收费,并根据国际漫游协议,将用户在英国产生的通信费用结算给英国运营商。 


 

因此,在国际漫游协议中明确:漫游业务是双方基于信任开展的合作。归属地完全信任漫游地产生的话单,依据结算费率和漫游地提供的话单,向漫游合作伙伴支付结算费用。 


 

也就是说,即使归属地没有从用户那收到钱,也必须向漫游合作伙伴支付相关费用。 


 

后来,当流量业务也可以国际漫游时,网络技术已经进一步演进,归属地能够掌握和控制用户在海外的上网行为和计费。但从商业逻辑上来看,由收钱的提供账单确实更合理,因此话音业务的漫游结算规则,并没有因此而改变,仍然以漫游地提供的信息作为结算依据。 


 

【跨国通信的计费】


 

由于结算费率、汇率等方面的差异,电话打到每一个国家的成本并不一样。同样,每个国家的漫游业务结算费率也各不相同。 


 

而且,每个国家的结算价都不是一成不变的,往往需要讨价还价,有的还与业务量有很大关系,实施"阶梯资费",所以结算费率经常会有变动。 


 

以前,中国运营商向用户收取国际通信费时,采用的模式是"成本加成",以结算价作为费率的成本,在这个基础上适度增加些服务费。 


 

比如,国际漫游出访的用户,需要支付的服务费,就是结算费用的15%。 


 

也就是说,如果你是中国移动的用户,到英国旅游,产生了国际漫游通话,英国电信给中国移动发账单说,中国移动需要向它结算100元,那么中国移动给你的话费账单就是115元。 


 

这种定价模式的结果,就是打到不同国家的国际长途电话,费率并不完全相同;各个国家的漫游业务计费规则也很难统一,对用户并不方便。 


 

后来,为了改善客户体验,电信运营商简化了向用户收取的国际通信资费的方式,形成几个费率档次。 


 

如今,国际长途电话和国际漫游出访的资费,都已经调整到只有两三个计费档次,相对于以前,简化了很多。 


 

简化向用户收费的档次,也意味着运营商的国际通信经营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:从客户那里获得的收入与结算成本不再强相关,这意味着,运营商开展国际通信经营有了更大的空间。 


 

【国际通信业务的生意经】


 

最初,国际通信业务采用成本加成模式定价,意味着运营商的国际通信业务收益率相对固定,而业务量和业务收益强相关。 


 

这种情况下,提升业务总量是扩大通信业务收益的唯一途径。 


 

但随着计费简化,面向用户的计费和面向合作伙伴的结算逐渐分离,运营商的国际通信业务运营就变得复杂起来。 


 

国际业务对客户收费的标准相对固定,不能特别频繁地进行浮动调整;但是后端的结算成本以及经营模式,是可以根据市场及时优化调整的。 


 

所以如果做得好,同样的国际业务量能带来更大的收益;做不好,忙活半天还赔本,甚至成为别人欺诈的对象。 


 

这已经变成了一个精细化运营管理的活儿。 


 

国际长途电话转接市场是非常开放的,并非只有主流运营商参与,还有大量的第三方转接企业,甚至俗称"下水道"的个体户,经营环境十分复杂。 


 

运营商有权力选择落地运营商,或者把国际话务进行分配,选择主要是看结算价格。谁给的落地费用低,谁就可能获得更多的话务量。 


 

相对于全球绝大多数运营商,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在业务量方面有明显优势,因此可以通过谈判降低结算价格,尽量压低对端的接入成本。 


 

谈出好价钱,就有好利润。 


 

另一方面,国际来话的接入经营也很重要。 


 

国际来话的业务量通常比较稳定,落地的成本也相对固定,如果能维持比较高的单价,能给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;而如果竞争对手通过降价带走了大量话务,就需要迅速反应,或谈判,或决策,确定是否需要通过调整价格吸引来落地。 


 

国际漫游时,漫游来访用户的收益远高于本网用户的平均收益;而用户出访后收取的话费,归属运营商还能自己留一些。 


 

同时,与国际长途电话业务类似,可以通过谈判对结算价格进行精细化管理,提升企业效益。 


 

看起来,这是躺着挣钱的好买卖。 


 

但是,移动电话的欠费风险比固定电话高很多,如果运营管理不到位,就会产生大量坏账,甚至被设计和利用。 


 

那么,在国际通信上,欺诈与反欺诈这些年经历了怎样的鏖战呢? 


 

(终于讲到正题了……) 


 

【国际通信的欺诈与应对】


 

1、基本款: 


 

欺诈方:在境外建信息台,然后在国内找固定电话甚至公费电话,不停地通过国际长途拨打信息台,从境外运营商那里获得信息收入分成。 


 

反欺诈方:提高国际电话业务门槛,预付押金;对于超高话费的单位企业进行预警,及早制止。 


 

2、移动款: 


 

欺诈方:在境外建信息台,然后在国内用移动电话通过国际长途拨打信息台,直至欠费停机把卡扔掉,再换一个号码继续。从境外运营商那里获得信息收入分成。 


 

反欺诈方:提高国际电话业务门槛,预付押金;实名制管理;加强计费实时性,及时处理高风险客户;对结算异常突变的通信方向进行封堵或拦截。 


 

3、增强款: 


 

欺诈方:在境外建信息台或者与境外运营商合谋,然后在国内申请移动电话和国际漫游,在境外拨打国际长途,从境外运营商那里获得结算收入分成。 


 

应对办法:提高国际漫游业务门槛,预付押金;在无法实现国际漫游实时计费的情况下,通过漫游伙伴之间传递"高额报告"来降低风险、减少损失。 


 

解释一下:高额报告是指漫游合作伙伴之间通过文本方式传递的报告。如果某用户在一天里产生巨额漫游话费,而漫游地运营商没有及时通过高额报告将信息传递给归属地运营商,归属地运营商有权拒绝支付该用户的通信结算费。 


 

【国际通信反欺诈工作的核心】


 

上面这些利用国际通信进行欺诈的手段,都是对国际漫游的技术和业务非常了解,能够针对性地寻找和利用漏洞,从运营商那里套取巨额结算费用。 


 

透过一轮轮的攻防战,我们看到这种欺诈的两个核心要素: 


 

一是"快"。趁着没有出账,趁着没有停机,尽可能产生巨大业务量。 


 

二是找小运营商合作。大的运营商是不屑于做这种下三滥生意的,愿意与这些诈骗者打交道的运营商,多是小的、甚至不正规的,没多少正经业务的经营者。 


 

基于这两个核心要素,国际通信反欺诈的重心就放在"提升及时性"和"异常情况监控"这两方面,及时发现并高效快速地处理,可以增加欺诈分子的成本,大幅度减少损失。 


 

由于通信运营商,尤其是移动通信运营商,对于国际通信反欺诈的工作一直抓得很紧,大规模欺诈的案件越来越少。 


 

后来,国际通信的结算资费降低,利益空间也在减少,终于把这批骗子斗跑了。 

关闭窗口
 
 联系我们 | 网站地图 | 返回首页 
站内搜索:

版权所有:甘肃省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
  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191号